臺灣鄉村旅游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游覽觀光,它兼具了觀光、休閑、體驗、教育等功能于一身,讓更多游客感受到了原生態與創意的魅力,在那里沒有浮夸,沒有造作的景色,只是和大自然最親近的接觸。也就是這樣,臺灣的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值得我們去深入剖析學習,能給我們的鄉村旅游規劃帶頭人什么樣的啟發呢?
因地制宜搞鄉村旅游發展
此次臺灣鄉村旅游考察,本人印象較為深刻的幾點是:一是臺灣島內城鎮化水平高,農業基礎設施完善,交通通訊發達,基本實現了城鄉一體化和農業現代化;二是農產品商品化程度高,大大提高了農業附加值,實觀了生產、加工、銷售一體化;三是農民收益高,通過農會組織這個橋梁,將農民與終端市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,農民把農產品運送到批發市場拍賣銷售后,馬上就能得知自己出售的農產品價格是多少,臺灣農民也早已習慣了追蹤市場需求,努力向市場提供優質消費品,以實現農業生產的最大效益化。
就農業經營理念、市場營銷體系以及農業合作化組織等而言,臺灣許多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。
需要大力發展農業合作經濟組織。臺灣的農會自創立迄今有一百多年的歷史,規范化程度高,覆蓋范圍廣,帶動能力強,發揮作用大,有效地推動了臺灣農業產業化、農業現代化的發展。我們應該積極優化農民專業合作社,大力培育符合當地實際的農業合作經濟組織,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良性發展。
大力發展產后農業。臺灣非常重視以農產品為原料的食品工業的發展,在實踐中不斷完善集產地、批發、零售為一條龍的農產品三級營銷體系,實現產、加、銷一體化。我們要更加注重培植和扶持具有帶動輻射能力強、農產品加工增值潛力大、自有品牌市場需求旺的農產品加工和貿易企業,并采取措施鼓勵農業經濟合作組織介入,組織農戶按市場需要生產,從而實現上對龍頭,下接農戶,推動農業產業化不斷發展。
因地制宜發展休閑農業。我公司項目所處位置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良好的生態環境,應因地制宜地發展休閑農業。把農業建設、科學管理、農藝展示、特色產品等與旅游觀光融為一體,讓旅游者實現體驗農耕、回歸自然、休生養性之趣,實現農業產業發展與人居優美環境和諧共存,養生休閑與經濟效益共贏的目標。